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快3最准的两期倍投计划 > 新闻动态 > “逃”暑热
“逃”暑热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2:25    点击次数:58

《逃暑帖》

《暑热帖》

任淡如

绍圣二年(1095)的盛夏,米芾不堪酷热,逃暑于山,他给好友章惇写信,道:

“我今避暑于山中,甚为安心舒适。人生虽如梦,但许多事却是确确实实地让人感到烦恼,比如这炎蒸天气。今在南山之北寻得清凉宝地,真是太幸福了!”

以上意译。原文是这样的(□是脱漏不可知的字):

“芾顿首再启,芾逃暑山,幸兹安适。人生幻法中,□为虐而热而恼。谚以贵□所同者热耳。讶挚在清□之中,南山之阴。经暑衾□一热恼中而获逃此,非幸□。秋可去此,遂吐车茵。芾顿首再启。”

米芾时年45岁,刚转任“监中岳祠”。这是个闲职,平时除了帮皇家看护庙产,十分自由,所以米芾就带着一家老小,躲进深山“逃暑”去也。

此即《逃暑帖》。一个“逃”字,带着米芾的小小俏皮。细细玩味,又带着无可奈何。

世之暑热,犹可逃也,世之烦恼,不可逃也。

“太热了。我就不去你家了。这一天从早到晚,走哪儿都是火辣辣大日头和暖呼呼热风,没地方避去。人生缰锁如此,可叹可叹!”

皇祐四年(1052)一个很热的夏日,蔡襄给李端愿(字公谨)写了一张字条。

“暑热,不及通谒,所苦想已平复。日夕风日酷烦,无处可避。人生缰锁如此,可叹可叹。精茶数片,不一一。襄上。公谨左右。牯犀作子一副,可直几何?欲托一观,卖者要百五十千。”

蔡襄年轻时就很出名。

景祐三年(1036),蔡襄25岁。当时范仲淹惹了一些麻烦,粉丝欧阳修站出来护友,被贬夷陵,此时,身为欧阳修的同年、同事、馆阁校勘,仙游人蔡襄出手了。蔡襄写了一组非常著名的诗《四贤一不肖》,总共五首、一千三百多字。“四贤”是范仲淹、余靖、尹洙、欧阳修,“不肖”是高若讷。据说,在汴京,无数人在传抄这组诗,卖书的人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。

十六年后,皇祐四年(1052)范仲淹刚刚去世,欧阳修丁忧归颍州,蔡襄亦年过不惑,他以淡泊从容的心态写下《暑热帖》。

“带点儿好茶给你,别的就不多说啦。对了,犀牛角做的棋子能值多少钱?想带给你看一看,卖家说要百五十千。”

一封短短的信札,就此打住。和我们今日普通人的闲话闲谈也没什么不同。

暑日里再展看《暑热帖》,心情颇是微妙,仿佛因此,就能和古人一起分担了这弥漫不尽的热。也会去猜,蔡襄拿什么茶给李端愿消暑?

蔡襄懂茶。他当福建转运使的时候,负责监制北苑贡茶,小团茶就是他创制的,他还写过一本《茶录》。

想来想去,蔡襄送的茶大概都不会是暗香汤或者荷花茶。也许,首选的仍是以清明前细嫩芽叶为原料的小团茶,“鲜香筹下云,甘滑杯中露”。